深耕理论沃土 彰显社科担当。近日,由宁德市社科联组织汇编的《奋力谱写“宁德篇章”研究·2024卷》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该汇编系统梳理了宁德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成果,共收录40篇研究文章,其中我校13篇研究成果入选,覆盖“思想文化”“四下基层”“新质生产”“乡村振兴”“宁德实践”五大板块,充分彰显了我校在闽东社科研究领域的学术引领作用与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担当。
思想文化篇:赓续闽东文脉 筑牢自信根基
纪检监察室孙创锦老师撰写的《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与“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研究》,该研究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挖掘闽东革命优良作风的历史经验,提出五大启示,并从思想理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三方面探讨传承路径,旨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闽东之光”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党政办林元敏老师撰写的《习近平“教育、科技、人才”论述的宁德溯源和实践研究》,该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提出的“经济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是党的二十大“三位一体”论述的理论雏形,总结宁德实践成效,提出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发展等六项对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语言文化学院崔柳老师撰写的《全媒体视域下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闽东之光研究——基于宁德九县(市)区融媒体中心的实地调研》,文章探讨了宁德县级融媒体中心在传播闽东之光文化中的现状与挑战,指出当前存在高质量视频产品不足、品牌化栏目较少等问题,并提出加强媒体融合、提升经济实力、吸引专业人才等改进策略,以增强文化传播效果。
教育学院李亚丽老师撰写的《世界非遗柘荣剪纸文创产品创新性发展研究》,该研究指出柘荣剪纸作为世界非遗,需依托地域文化特色进行文创产品创新,通过文旅融合、需求导向和技术支持(如AR/VR)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多元化宣传与销售渠道,以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四下基层篇:传承制度创新 践行为民初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幼维老师撰写的《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重要论述与“四下基层”优良作风研究》,文章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路线的重视及“四下基层”作风的价值,指出其是满足人民需求、彰显人民立场、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路径,并提出发扬传统、利用网络、健全机制等实践建议。
组织部涂双滨老师撰写的《“四下基层”:历史脉络、理论渊源、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文章分析了“四下基层”的历史根源与理论依据,强调其作为群众路线在新时期的体现,并从政策宣传、信访接待、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四方面提出实践路径,以增强群众工作实效。
新质生产篇:科技赋能产业 智领高质量发展
经济管理学院张静老师撰写的《数字赋能宁德智慧城市建设研究》,文章分析了宁德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构建“数智系统”以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强调技术、组织、经济、环境等因素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影响,并建议加强数据共享和平台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周凯老师撰写的《以“六个坚持”为立场方法的宁德发展实践研究》,文章探讨了“六个必须坚持”在宁德发展中的实践,包括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等,结合乡村振兴和产业集群案例,强调理论创新与实践结合对推动宁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旅游管理学院钟春果老师撰写的《新时代“三都澳人才”强市战略研究》,文章总结了宁德人才政策的成效与不足,指出人才吸引力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建议通过优化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提升人才竞争力。
经济管理学院袁芳凝老师撰写的《数字经济驱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文章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宁德传统制造业的赋能作用,指出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人才、数据安全等挑战,建议通过技术投资、人才培养、创新业务模式和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升级。
乡村振兴篇:立足闽东特色 绘就共富画卷
语言文化学院许陈颖老师撰写的《共同体视域下畲族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宁德经验”研究》,文章呈现了宁德畲族通过构建“山海人”文化综合体,将静态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产业,结合政策扶持与文产融合,形成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宁德经验”。
宁德实践篇:优化发展环境 服务区域大局
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慧娟老师撰写的《宁德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以寿宁县获得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为例》,文章以寿宁县为例,探讨了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和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总结了“寿宁模式”在化解矛盾、提升治理效能方面的经验,为宁德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参考。
经济管理学院欧洋婷老师撰写的《“双碳”目标下宁德市能源转型成效评估研究》,该研究从能源安全、低碳、清洁等六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分析了宁德市能源转型的成效与挑战,指出其综合指数呈波动趋势,建议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此次成果汇编既是我校社科研究实力的集中展示,更是闽东社科界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缩影。学校将持续发挥理论高地优势,依托闽东之光研究院,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溯源研究,持续推动“宁德学派”学术品牌建设,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智力支撑。